/  /  / 有人出國購物,有人出國旅游,有人出國留學,有人舉家移民。“走出國門”對中國人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而海外醫療的出現,亦在情理之中。隨著國內外信息交流逐漸增多, 很多中國人把看病求醫的范圍逐漸從國內轉向海外,成為重燃生命之光的一線希望。 /  /  搜狐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節 微、妙、玄、通“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弄清了“士”字的含義,該說“微妙玄通”了。由于這四個字有些形而上的意思在里面,所以難住了很多人。認真點的學者常會采取知難而退的態度不釋它們,直接引用這四個字,讓讀者自己去聯想。想刷存在感的學者大都會弄巧成拙,將其解釋得神兮兮的。比如河上公在這句話后批注道:“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精與天通也。”聽懂沒?又如南懷瑾先生解釋道:“意思是說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潔凈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什么是“妙不可言”啊?什么又是“冥然通玄”啊?解釋解釋,應當是越解越清楚才對,不能越解釋越復雜啊。其實,這句話中的“微”“妙”“玄”三個字,沒有那么難釋,我們前面也都講過了,把我們前面的解釋重新回顧一下,“微妙玄通”就好理解了。“微”字出自于上一章的“搏之不得,名曰微。”是作名詞用的,指承擔教化任務的朝廷命官。因這個字早就被當作形容詞用了,一般人很難轉過彎來,所以我們再釋一遍:“微”字的金文寫作“ ”。從“長”從“行”從“攴”。“攴”是手持教鞭之形,表教導之義。“長”的金文為一長發人,指未接受朝廷制服的原始人。以此,“微”字的本義是“教導未開化者學習文明的行為規范”。也指這種奉命行事的執教人、朝廷命官。過去的讀書人少,故引申出了稀少等義。上一章“搏之不得,名曰微。”中的“微”字是指的朝廷命官,這里“微妙玄通”中的“微”也還是指的這種“搏之不得”者,這種負責地方教化任務的朝廷命官。結合前文的“古之善為士者”,還可以認為:老子所說的“善為士者”,應當主要是指這種負責教化的官員。或者說,“士”是官員的通稱。有文有武。這里所說的“微”是負責文的“士”,也即“文士”“文官”。后面第六十五章所說“善為士者不武”的“士”,是負責軍隊的官員,是“武士”、“武官”。因此,我們在讀“微妙玄通”時,千萬不要將其理解成“稀少、微妙”之意了。它是名詞。“微妙玄通”是說“微這種人達到了“妙玄通”的本事。“通”的本義是沒有阻礙。引申為徹底明了等義,所謂博古通今、通情達理。“妙玄通”就是說“妙”與“玄”的學問都已了如指掌,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妙”“玄”又是什么意思呢?請復習一下我們解釋過的《道德經》第一章。該章中有“妙”,也有“玄”。我們是解釋妙的:“妙”字的本義就是少女。是指少女的美嗎?少女的確很美,也有美妙一詞。但美是美,妙是妙。妙不是美的意思。《正字通》說:“妙,精微也。”這“精微”又是什么意思啊?語焉不詳。其實,“妙”是指的未婚少女所具有的那種生育能力。我是怎么知道的呢?除了這句本身的結構外,就是從前一句的“無名天下之始,有名天下之母。”上知道的。這一句的“無欲以觀其(恒)妙”,實際上是在解釋如何觀“始”,而后一句的“觀其徼”則是在講如何觀“母”。將這兩句話結合起來讀的意思是說:因為“無名”是“天下之始”,所以(故),要以“無欲”的狀態去觀“恒(道)”之“妙”。因為“有名”是“天下之母”,所以要以“有欲”的狀態去觀“恒(道)”之“徼”。以此,觀妙就是觀始,觀徼就是觀母。所以我說“妙”字是指的少女所具有的那種生育能力,并引申出了精微、深微等義。當然,這個字并不僅僅是指少女的生育能力,實際上也是以偏概全地指整個宇宙的生生不息之力……“玄”:金文寫作“ ”。《說文》:“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玄字為什么是黑而赤色者?許慎沒解釋。其實,“玄”字就是“幺”字,這兩個字的古文字體完全一樣,沒有區別。而“幺”為“絲”字古文的一半。絲即蠶吐的絲,是很細微的。比絲還細就是幺,也就是玄,所以,玄字的本義是作形容詞用,表特別特別細小、微妙的意思。與顏色沒任何關系。“同謂之玄”的意思是說:前面所說的道與名這兩個萬物生成的過程,都很微妙。許慎所說的“黑而有赤色者”,實際上是對黎明時分的天象所作的描述。這個天象,也就是陽氣始生的微妙變化之象。古人以“玄”字來形容這個變化很恰當,但被許慎理解成了顏色,就不對了。勉強可以算是引申吧。“玄之又玄”是繼續分化的意思。……因此,“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意思是說:這種微妙繼續分化,就生成了萬物,也是我們觀察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路徑和竅門。復習過前文的釋讀后,我們再來讀“微妙玄通”四字,就應當好理解了。意思是說:“負責教化的官員,他們徹底了解世界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而世事洞明。”“微”是名詞,指“文士”。“妙”是指萬事萬物的生發。“玄”是細小的意思。“通”是明了的意思。不難懂了吧。但因為“妙玄”所述的萬事萬物的生發有些屬于形而上的現象,是一般人很難理解的,所以老子接著對這種“通”“妙玄”的“微”者,貼了張“深不可識”的標簽。深不可識即高深得無法識別。這是在形容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學問、修養的程度以及處事能力,都已經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高度,高到讓常人難于識別的程度了。有人將“深不可識”譯為“高深莫測”,是不夠準確的。老子用的是“識”字。“高深莫測”是說他的處事與別人不同,不同到難于理解的程度。既然是難于理解,那么在一堆人中,是可以一眼就認出的。而老子這里所說的“深不可識”則是說他的修養極高,高到你在一堆人里面分不出他的程度了。也就是后文所說的“混兮其若濁”的那種大智若愚的狀態,也就是第四章所說的那種“和其光,同其塵”的狀態,很普通很普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相比較而言,“高深莫測”在“深不可識”面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半罐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此,大意是說:古代那些優秀的智者中負責教化的官員,他們徹底了解世界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而世事洞明,其文化素養都達到了極高的程度,以至于會使我們感到難于從人群中將他們識別出來。老子為什么要強調“深不可識”的特色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接著讀下文。隨便說一句:微字現在之所以被我們現在理解成細小的意思,正是源自于對這一句“微妙玄通”的誤讀,是將“玄”字之義張冠李戴到“微”字上了。(下地鐵后誤了是后一班車,步行一個半小時才回到家。赴在新年第一天發此文,順祝各位新年快樂!)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ap7tdl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